株洲市| 醴陵:技术“上新”,稻草“变金”
发布时间:2024-09-27
来源: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
作者:佚名
金风送爽谷浪黄,铁马奔驰农户欢。9月18日,在醴陵市茶山镇冷水村的田野上,醴陵市林林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中稻生产基地迎来丰收季。
半喂入式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,将壮硕的稻穗揽入怀中,机鸣中,饱满的谷籽粒钻入机仓,稻秆则整齐有序地铺在田间,成群的鸟儿跟在稻谷的清香中欢快地伴舞。
“科学种田,才能越种越甜。”合作社负责人廖喜林正在田边指挥收割、装车,丰收的喜悦跃上眉梢,合作社今年种植水稻70多公顷。
在农技人员指导下,合作社水稻生产“上新”两项技术都获得成功。品种选用上新。种植低镉积累水稻新品种臻两优8612,普遍获得高产,与往年比较,每公顷产量要高750多公斤,所产稻谷镉含量极低,符合国家标准,每千克稻谷售价2.7元。收获方式上新。稻秆利用资源化。与之前的全喂入式收割比较,半喂入式收割,平均每天能收2.4公顷,虽然收割速度略慢,但综合效益更高。
“采用新收获方式,带来了三重效益。“廖喜林扳着指头介绍道,“双减”生态环保,有利于下季高产高质。低可桩收割,加上稻草从稻田移除,能显著田间减少病虫残留,减少稻田土壤镉含量。新增就业机会,农户挣钱。每公顷人工“扎秆”(将散稻草捆扎成束)约需花7.5个工日,“扎秆”的日工值150元,仅此一项,农户就可从合作社挣得工资8万余元。稻秆商品化,当季增收。稻秆能基本上保持完整,每公顷能产干稻草3-4吨。合作社将稻草整理好后,完整的稻秆作为商品出售给工业企业作生产辅助用料,细碎的稻秆和“稻衣”则卖给养牛大户作饲料。每公顷能增收5000多元。
相关附件
原文链接:http://agri.hunan.gov.cn/agri/xxgk/gzdt/sxdt_1/202409/t20240926_33463256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最新加入
25-02-13株洲市| 又是一年好“...
25-02-13省自然资源厅党组领导班...
25-02-13省自然资源厅组建“自然...
25-01-07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...
25-01-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...
25-01-06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...
25-01-03“田间课堂”接地气 为...
25-01-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“中...
热门资讯
20-07-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...
20-05-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...
20-05-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...
24-01-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、监...
20-05-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...
20-04-28土地性质:一定要辨别清...
20-04-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...
20-04-24农村土地新政策,抛荒土...
20-04-28黑土地“金豆子”鼓了农...